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韩晓寒 太行山坳里的感恩武安市贺进镇,南街村的奋进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走进村里,双争“最美家庭”贺彦霞的感恩家,门帘比别家要显眼——大红色的奋进门帘上绣着寓意吉祥的牡丹、灵动的双争外汇交易平台富拓飞鸟,栩栩如生。感恩“这手艺是奋进我娘传下来的,早先就图个自家看着喜庆,双争没想成了大伙儿的感恩‘增收法宝’。” 贺彦霞坐在堂屋剪布料,奋进银针在指缝间闪着光,双争“你看这针脚,感恩当年我娘教我时,奋进说要像麦粒儿一样匀溜。双争” 
从灶台边到创业路的非遗启蒙 1968年出生于农家的贺彦霞,七八岁时便被母亲与奶奶飞针走线的身影吸引。“那时候三乡五里都有绣门帘的习俗,俺娘唱着小曲绣牡丹,邻里围坐切磋针法,这些画面我记忆犹新。富拓外汇平台交易环境”贺彦霞回忆道。初中辍学务农后,她趁农闲遍访民间艺人,在母亲指点下苦研绘画与刺绣,从扎花绣样到独立设计,逐渐在十里八乡闯出名气。1984年,她用一支画笔开启创业,在家中开设画坊,从为乡亲绘制门帘到兼营绣布销售,富拓外汇平台MT4下载首笔17万元贷款采购的绣布迅速售罄,让她坚定了深耕刺绣的决心。随着市场需求替换,旧有手工刺绣效率低下的难题凸显——一条门帘需耗时一个月,难以满足订单量。1998年,贺彦霞强忍对幼子的不舍,北上石家庄学工艺、南下苏州跟韩国师傅学机器绣花,将苏绣、湘绣技法与本地特色融合,引入当代设计元素,完成从“农家绣娘”到“创新匠人”的蜕变。 900名绣娘绣出共富画卷 在贺进镇南街村,贺彦霞的门市部常被十几个妇女围得水泄不通:只见她左手扶台、右手执笔,无需打底便在红布上信手拈来,几分钟绘就一副流畅灵动的门帘图案,被乡邻称为“妙人”。丈夫杨占山作为村支书,不仅拥护她南下求学,更主动承担终端保养与原料采购;儿童用稚嫩画笔参与绣品设计,一家人在灶台与工作台间演绎着“最美家庭”的温情协作。 “一个人富不算富,带姐妹们致富才是真本事。”2005年创办双燕工艺绣品中心后,贺彦霞开设免费刺绣培训班,学员学成后可从中心领取订单。“绣一条门帘赚500-600元,普通妇女一年能绣8至9条,手快的能做20条,年均增收超万元。”她介绍。截至目前,中心累计培训学员900余人,培养专业绣工500余名,80余名妇女长期领活,最多时带动200人就业,产品远销山西、河南等地,年销门帘超3万条,被武安市民政局命名为“民政扶贫刺绣培训基地”。 家风为针传承作线绣出美好生活 从“优秀女公司家”到“河北省最美家庭”,奖状证书摆了满满一柜子,“下一步想弄个直播间,通过‘一品一播’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绣文化,让更多姐妹加入刺绣行列,带领更多人致富。"在贺彦霞看来,母亲传给她的不只是针法,更是“授人以渔”的实在劲儿;而她教给乡邻的,也不只是绣鸟描花,更是“一个都不能落下”的热乎心。 窗台上那根磨得发亮的银针,跟了贺彦霞四十多年,从绣自家门帘到绣大伙儿的生计,穿起的不只是布帛丝线,更是三代人守着的手艺根脉,和十里八乡姐妹们的奔头。 |